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新城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4-11-01 20:29:52
新城社区工作调研报告[本文共4306字]

精心谋划新型社区工作

做好乐民新城发展“后半篇”文章

——新城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乐民新城社区建设是我县的一项重要工作。乐民新城社区工作队安排部署会议结束以后,工业园区管委会紧紧围绕社区建设工作目标,不断加大社区建设推进力度。为及时掌握新城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按照园区管委会“六大行动”大调研活动的调研要求,近期我们对乐民新城社区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建设和发展概况

(一)建设背景

近年来,民乐县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新型区域建设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建强工业园区,实施生态宜居搬迁工程,按照“县域副中心和区域增长极”定位,坚持“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农民群众集中安置、公共服务集中配置、特色产业集中布局”通过村组搬迁、集约发展的方式,建成乐民新城,以“大搬快聚”促进产城融合,拉动新增消费与投资,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有效配置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促进全县生产方式深度变革、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土地节约、资源共享。同步筹划建设复兴苑、富强苑、幸福苑三个社区,把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全县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站在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县域副中心建设、社区建设一体规划、一并推进,围绕“怎么迁得出、怎么住得稳、怎么能致富”核心问题,着力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以乐民新城建设为主,辅以园区产业解决搬迁农民就业问题,完善相关自治组织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新型社区。以达到实现提高乐民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推进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的发展目标。

(二)发展现状

一是硬件环境及配套服务。新城社区建成后,服务对象覆盖全县搬迁至乐民新城的群众7000余户、近20000人。乐民新城位于民乐生态工业园区中央商务区,计划总投资30亿元,分两期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02.2万平方米。项目一期新建住宅34幢,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投资5.9亿元。项目二期共新建住宅108幢,商业楼17幢,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总投资24.1亿元。至目前,项目一期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进入竣工决算阶段,住户陆续装修入住。项目二期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陆续向住户交付钥匙。配套学校4万平方米(幼儿园、小学、初中),建成第二人民医院、金山卫生院,供水、供热、供电、通讯、绿化、办公等配套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之中。二是软件环境条件。县上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目标,以富民、助民、育民、便民、利民为着力点,不同批次抽调机关、镇工作人员,以生态宜居搬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工作队(二者统称乐民新城工作队)的形式下沉到乐民新城围绕生态宜居搬迁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同时,立足实际,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园区+社区”建设模式,不断推进复兴苑、富强苑、幸福苑3个社区的筹建工作。依据现有条件,初步形成乐民新城服务中心1个,由乐民新城工作队和康居物业管理公司在社区正式组建成立之前共同开展为民服务。三是建设预期成效。新城社区建设实际就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困难和问题无非是让农民就近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务,让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尽快适度集中。住进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房屋,找到稳定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新城社区建成后,将围绕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在完善居住环境、设施、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同质的、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并通过产业支撑,把农业劳动力变成一产、二产或三产工人,实现经济收入的根本稳定,生活质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转变,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转变,群众文化素质修养的根本提高。社区可通过搭建就业平台,引导入住群众依托园区内海升现代农业、滨河集团等企业,实现在园区内稳定就业,力争每户年均增加收入25000元-35000元,保证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同时搬迁群众又可为园区集聚人气增加活力,将极大提升生态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并助力于打造特色鲜明、要素集聚、生态优良、宜业宜居的新型现代化特色城镇,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社区建设政策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当前按照县委指示和园区总体安排部署,乐民新城社区工作队已经深入新城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但社区服务的建地建设、配套设施、功能提升还需要更多更好的政策扶持力度。建议整合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改建、联建、共建,切实开展建设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新社区,切实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全面落实社区工作经费财政分级补贴制度,将社区建设经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逐步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

(二)社区建设规划不足。

社区建设是城乡融合、统筹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与城镇化建设目标一致,需要系统全面地制定建设规划。建议出台社区建设规划,进一步指导新城社区建设,使新城社区规划与园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园区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配套跟进。

(三)社区管理体制滞后。

主要是新城居民入住率不高,社区阵地建设跟不上,三个社区没有具体区划,乐民新城(社区)工作队开展工作局限性大,部分镇村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建设的内涵理解不够,居民自治组织也暂未建立,社区建设以及社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运行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社区的社会认别度不高。这些都制约了社区发展,使社区服务水平大打折扣。

三、今后发展的考虑

(一)抓机制建设,凝聚建设合力。

创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园区牵头、部门配合、社区承办、居民参与”的乐民新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新城社区建设工作合力。一是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印发乐民新城社区建设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细化任务措施,为开展社区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二是建立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统筹推进社区党组织和及其它组织建设,健全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和工青妇组织体系,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有效整合现有工作力量,开展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形成党支部领导、居民主体、社区工青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完善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广播、电视、制作宣传栏、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新城社区的目的意义,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营造户户参与、人人关心,共同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四是完善投资机制。抢抓国家支持生态功能区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并定居落户的政策机遇,结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实施,整合水、电、路、文体广电、教育、卫生、计生等方面项目资金,动员社会投资,形成多方投资建设社区的投资机制。

(二)抓关键节点,推进社区创建。

找准社区建设关键节点,集中攻坚突破,全力落实各项创建任务。一是明确目标。按照县委组织部提出的社区建设“567”发展目标,以构建“五大体系”(社区党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为根本,实现“六个全覆盖”(组织全覆盖、就业全覆盖、培训全覆盖、产业全覆盖、帮扶全覆盖、服务全覆盖),达到“出门七个有”(小区内部有组织、小区周边有园区、小区就近有学校、小区门口有公园、小区附近有医院、小区楼下有商场、小区门口有公交)。二是落实任务。明确提出“4568”创建任务,即:健全社区党支部、居民自治组织、工青妇民兵组织和社区服务四类组织;按照一中心五站要求,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生产生活服务站、文化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综治安保服务站、互助救助服务站,构建生产生活、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综治安保、互助救助五大服务体系;确立社区格局发育成熟、社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服务功能显着提升、社区生活文明和谐、社区党建持续加强六项标准;完善社区办公、小康乐居、道路交通、文体娱乐、医疗卫生、教育教学、生产生活服务、治安保卫八项基础设施。为建立全域人员和各类组织的“无缝隙”“多角度”管理服务体系打好基础。三是强化责任。分别建立议事协商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区群众代表例会,协商解决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重大问题。健全定期检查调度制度,坚持月调度、季通报;完善考核验收制度,采取量化打分的办法,逐项验收评分,依据评分结果排名,促进各项任务落实。

(三)抓设施配套,细化服务体系。

把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作为开展乐民新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搬迁群众,集政府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市场化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社区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积极推进商城、公园、医院、学校、公交、金融、物流、培训、就业服务社区作用,设立居民信息俱乐部及时推送资源,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搬迁群众安心、顺心、舒心。二是建立健全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广播室、健身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成立居民红白理事会、社区演唱队、舞蹈队等社区文化活动组织,编制社区居民文明公约,评选文明家庭和个人,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体育“五进社区”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氛围。三是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按照集医疗、卫生防疫、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大功能于一体的要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群众开展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知识宣传普及和儿童计划免疫、地方病防治、疾病预防,有效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四是建立健全社区社会治安服务体系。积极推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对接的“叁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派出所民警、社区群众、社区干部“三位一体”的治安防范体系,组建巡逻队,配套电子报警装置,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区环境。五是建立健全社区互助救助服务体系。依托社区条件,建设社区互助救助服务站,配套建成互助老人幸福站,为困难群众开展低保、医疗救助、养老等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学校师生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及残疾人、五保户、优抚对象、贫困户等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救助服务,形成邻里互帮、群众互助的良好风气。

(四)抓平台搭建,开展服务活动。

坚持把社区作为服务农村居民的有效平台,全力开展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活动。一是开展实用技术推广活动。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远程教育培训设施,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居民致富技能。同时遴选产业能人,现身说教,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开展就业服务工作。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就业服务。精准掌握搬迁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劳动技能、身体状况、就业状况、培训就业意愿等信息,建立搬迁家庭“一户一册”、“一人一档”,为搬迁群众精准“画像”,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建立完善岗位信息数据库,加强与园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沟通联系,及时发布岗位需求,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组织开展全员培训,按照“因人施培、因岗定培、因产施培”的原则,分产业、分层次、分岗位、分时段开展定向、订单、输出、扶智“四型”技能培训。放大“扶贫车间”富民效应,确保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实现有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对有创业意愿并有一定创业条件的搬迁劳动力,帮助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开展社区民主管理活动。健全完善居民自治、事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区管理委员会、共建理事会、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作用,形成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机制,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提升社区事务科学决策水平,增强群众民主管理意识。

《新城社区工作调研报告[本文共430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