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玉米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5-02-28 07:26:20
玉米调研报告(精选多篇)[本文共14570字]

第一篇:玉米产业调研报告

延川县玉米产业深加工项目调研报告

马家河园区办聂开伟

一、玉米产业项目背景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发展前景好。我国的玉米主要用于以下几种产品的生产:一是玉米淀粉,主要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医药等领域;二是淀粉糖,它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高级产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工、发酵等行业中;三是变性淀粉,它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品等行业,前景很好;四是酒精,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酒精价格低廉且环保,而且燃料酒精绝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的不良反应,市场潜力巨大。玉米深加工项目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产品附加值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对玉米的精深加工,提高其产品利用价值,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振兴当地经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玉米产业项目内容

延川县依托延安地区丰富的玉米资源优势,利用高、新、先的玉米转化技术,形成年深加工玉米30万吨的规模是比

较现实的,重点发展以下四类企业:(一)淀粉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等;(二)提取食品、医药添加原料产品;(三)高品质饲料系列;(四)工业酒精、食用酒精、调料(味精)等产品。 下游产业可以带动玉米秸秆和玉米芯深加工产业:玉米纤维浆加工,饲料加工,板材加工,秸秆压块加工等

三、玉米产业项目建设优势

1、资源优势:以延安地区玉米产业发展来看,玉米种植历史悠久,病虫害较少,易于田间管理,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新技术和良种不断推广,玉米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特别是延安实施治沟造地工程,未来四年新增土地50万亩,再加上原有种植面积,未来延安未来玉米种植面积将突破300万亩。延川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5万吨以上,玉米秸杆年产量可达8万多吨;周边区域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00多万亩,产量75万吨,未来产量将突破100万吨,原材料价格低廉,供应丰富,是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理想选址。同时,依托延川县周边地区丰富的玉米秸秆和玉米芯资源,引进配套的深加工企业,也可利于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配套的食品加工企业,这样就能形成玉米产业深加工的 “集聚效应”,延长产业链条,使延川县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产生强大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2、区位优势: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全县东西长74.25公里,南北宽51.5公里,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距延安市80公里,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永和县、石楼县隔河相望,西北与子长县毗邻,西接宝塔区,南靠延长县,北与榆林市清涧县接壤。全县辖8镇6乡,346个行政村,人口19万人。延川是延安的北大门,也是延安乃至陕北的交通枢纽,210国道、205省道和渭清线穿境而过,延水关黄河大桥贯通秦晋。

3、政策优势:延川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产业项目的引进工作,对引进企业项目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主动为企业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

4、市场优势:玉米产业因高附加值而成为“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玉米深加工的主要产品—变性淀粉、淀粉糖、赖氨酸、麦芽糊精等,特别是变性淀粉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等行业,前景看好,经济效益可观。

四、玉米产业项目效益

该项目在延川原料充足,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报快,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当地实际,产品为大众生活必需品,切合市场需求,抗风险能力强。

第二篇:我省今年玉米收购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省今年玉米收购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14-11-26 15:43:15来源:省粮食局.调控处 )

我省今年玉米收购情况的调研报告

玉米为我省秋粮主要品种,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近一半左右,既是种粮农民增收的基本来源,也是粮食企业搞活经营,提高效益的优势品种。因此,做好我省玉米收购工作,对于满足市场需求、搞活粮食流通、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掌握我省玉米生产情况,了解各类收购主体发展经营状况,研究当前收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措施,以更好地指导做好今年的秋粮收购工作,近期,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秋粮收购工作专项调研,并深入西安、渭南两市基层粮食购销企业、玉米深加工企业、个体粮商和售粮农户进行实地考察、座谈,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现综合各市上报的调研报告及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玉米生产的基本情况

(一)秋粮播种面积较上年有较大增加。据各市粮食局上报调查数据汇总,全省今年秋粮播种面积为2885.5万亩,比上年增加312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1965.3万亩,比上年增加290万亩。分市看,全省除西安市秋粮与玉米播种面积略有减少外,其他各市均有增加,其中渭南市秋粮和玉米播种面积增加最大,增幅分别达到13.6%与20%。另据9月份省农业厅召开的秋粮生产形势分析会议初步统计,全省秋粮播种面积为2528.5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1795万亩,比上年增加59万亩。

(二)秋粮玉米产量有望创我省历史最高。根据各市汇总秋粮总产为829.11万吨,较上年增加70万吨。其中玉米产量为598.94万吨,较上年增加39.59万吨。全省9个设区市秋粮和玉米均为增产,1个市减产,其中增产幅度最大的为渭南市,秋粮和玉米产量分别为135万吨和125万吨,较上年增加20%。目前,省农业和统计部门尚未公布全省秋粮产量。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我们预计,今年我省玉米产量将达到525万吨,有望创我省玉米产量新高。预计玉米商品量为250万吨,较去年增加25万吨以上。

(三)玉米品质大部分达到中级质量。从调研情况来看,关中西部玉米受玉米扬花期及成熟期阴雨天气影响,霉变粒较去年有所增加,品质略差于去年,但容重在590-680克/升之间,大部分达到中级标准;关中东部、陕北和陕南地区玉米生长过程中气候影响较小,品质与去年接近或略好于去年,容重在650-700之间。

调查表明,今年我省秋粮玉米增产的主要原因,一是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在国家惠农强农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加之上半年玉米市场价格快速回升,玉米种植收益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省玉米播种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二是玉米单产量有所增加。我省今年在玉米播种期降水均匀,播种机械化程度提高,普遍抓住了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为后期玉米生长奠定了基础。在玉米生长期,全省除部分地方外,大部分地区降水适时,水量充足,基本上没有受到大的旱情影响,预计今年的玉米单产比丰收的2 ……此处隐藏10419个字……去了砍、运等工序,省时省力。同时,机手年可增加纯收入2万元左右。④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焚烧投入,能够使各级各单位从繁忙的禁烧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

3、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加大秸秆还田补贴力度

自二〇一四年国家实施购机补贴项目以来,逐年加大购机补贴力度,仅2014年省、市、区三级共补贴机具资金199万元,其中省财政补贴资金97万元,市区两级补贴资金102万元,共补贴75马力以上拖拉机、玉米联收机、还田机、深耕犁、旋耕机共计131台,这些补贴机具的陆续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了我区的农机装备结构,推动了我区玉米秸秆还田面积不断增加。截止到目前,我区拥有50马力以上拖拉机178台,玉米联合收割机66台,秸秆还田机36台。据了解,周期按10天计算,一台玉米联收机与之相配套的秸杆还田机每天作业50亩,66台联收机可还田33000亩,一台纯还田机每天还田面积80亩, 36台还田机可还田28800亩,102台机械共还田61800亩,不足机械从高青、桓台等周边区县调入。与往年不同的是,往年是以外地机械作业为主,2014年我区新购机械则发挥了主力军作用。2014年,我们将继续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玉米秸秆还田机的购机力度,尽可能多的购置秸秆还田机械,满足我区还田任务要求。

4、实施秸秆还田项目补贴,调动农民秸秆还田积极性

2014年,市政府将淄川区的双杨镇、罗村镇、寨里镇、黑旺镇、商家镇、岭子镇、淄川经济开发区、松龄街道办事处列为重点禁烧区,禁烧区内每亩市区补贴20元,乡镇配套5元,条件好的乡镇、村也相继出台了数额不等的补贴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如城南镇公孙村将全村近500亩土地免费为农户免耕播种,补贴资金6万余元。此外,双杨镇、罗村镇、寨里镇、岭子镇等其他有还田任务的村也都采取了一些数额不等的补贴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1、基层干部重视不够。在实施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中我们发现,有的镇村干部对秸秆还田工作存在为难发愁情绪,没有从思想深处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只停留在口头、书面上,而真正的责任主体没有体现,因而导致了有些适合还田的地块没能还田。

2、认识上的不足。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没有长期的效益观念,受传统耕作方式影响,习惯了“卫生田”,担心秸杆还田后影响小麦出苗,索性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清理到地头堰边,究其原因,主要是玉米种植过密,有的地块每亩达到了5000株,即使这样,用深耕机深耕一遍,把粉碎后的秸秆翻到30公分厚的土层,丝毫不影响播种和出苗。如果不深耕,用旋耕机旋耕两到三遍,用圆盘式播种机播种,每亩地多用3—5斤种子,也可解决出苗问题。所以,把粉碎后的秸秆清理出来,实在是浪费和可惜。

3、个别机手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快了萝卜不洗泥”,还田机作业速度相对较快,导致有些秸秆粉碎不够细,影响了还田质量。

4、个别新机手未经过系统培训,特别是实际操作培训,技术不够娴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还田效果。

5、大型农业机械及秸秆还田机具较少,而三秋季节性又强,作业时间相对集中,我们不得不从高青、桓台、邹平等周边区县调用机械,以解燃眉之急。

6、山区乡镇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推广大型机具的难度较大,以至于有些适合还田的地块尚不能还田,也给秸秆禁烧埋下了隐患。

7、秸秆还田力度还不够,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总之,我们认为,2014年我区玉米秸秆还田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还田面积实现了新跨越,从上年的不到3000亩猛增到2014年的7.5万亩,还田质量也实现了新突破。但也不否认,有的乡镇、有的村、有的地块存在还田质量不高的问题,但也只是极个别的现象,2014年我们将采取机手上岗前培训、制定完善作业标准、与机手签定作业质量协议书等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秸秆还田工作建议

彻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关键在于为秸秆找一条有效利用转化的出路,根据我区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在继续稳定扩大青贮氨化、秸秆沼气、秸秆固化、自然养猪法、干贮和集中堆放等秸秆消化方式外,要重点突出小麦、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的主渠道。因为机械化秸秆还田是大面积解决秸秆焚烧现象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办法。因此,要使我区秸秆禁烧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就要将秸秆禁烧关口前移,从秸秆还田工作抓起: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对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工作的认识。采取开辟报纸、电视专栏、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标语,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给环境和土壤带来的严重危害及秸秆还田产生的显著效益,切实提高农民对秸秆还田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进行秸秆还田的自觉性;二是在积极争取上级购机补贴项目的同时,加大地方财政补贴资金。希望在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贴资金的同时,区、乡级财政及有条件的村,每年也应分别投入一部分专项资金对购买大中型拖拉机、秸秆还田及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农民进行补贴,扩大补贴资金规模总量,促进补贴机具数量增加,特别是要积极引导扶持农民购买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因为近几年生产的联合收割机在出厂时就配备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机收作业水平,又能够保证秸秆还田需要;三是实施秸秆还田补贴项目。2014年我区的秸秆还田费用最低的是灭茬还田机还田后免耕播种,每亩费用95元,如果还田后旋耕两遍或深耕后旋耕一遍,再用圆盘式播种机播种,每亩费用120元。对于一般农户来讲,要全部负担此费用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建议区、镇、村对还田农户进行适当补贴,以减轻因玉米秸秆还田给农民带来的负担,否则的话,玉米秸秆还田工作2014年不会有大的进展。四是把秸秆禁烧的工作重点放在秸秆还田上,要逐步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夏秋二季提前将秸秆还田目标任务分解至各乡镇,同时积极引导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等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秸秆还田作业,提高秸秆还田面积。建议区政府继续抽调有关部门成立联合督导组,采取分片督查、巡回督查、暗访督查等形式,对全区秸秆还田工作进行全方位巡查,及时通报各乡镇秸秆还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秸秆还田任务完成好的乡镇、办事处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完成任务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给给予经济处罚。五是对于想采取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的农民,应积极引导鼓励其购买秸秆打捆机具及固化设备,形成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同时进行的局面。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在三年内使我区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有一个大的发展,以此促进秸秆禁烧目标的实现。

总之,要把我区秸秆还田利用,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从财力、物力、人力和政策上支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态环境意识,积极引导农民进行秸秆机械还田。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加大对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机械的购置、机具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投资较大,建议政府、财政部门应予以扶持,最终达到“农业优质高产、秸秆高效利用、农村文明卫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以此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玉米调研报告(精选多篇)[本文共1457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